苏教版数学五年级第十册教学设计
浏览次数: 711次| 发布日期:06-12 12:01:53 | 小学五年级数学教案
标签:五年级数学教案,小学数学教案,小学数学教案设计,http://www.350xue.com
苏教版数学五年级第十册教学设计,
1立方米 相当于一张八仙桌的体积。
1立方分米 相当于三块豆腐的体积。
1立方厘米 相当于一截小手指的体积。 教
学
后
记
课 题 课题二: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计算 课 时 本课共 课时 本课为第 课时 总课时第 课时 课 时
目 标 使学生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的计算公式,初步学会计算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培养学生实际操作能力,同时发展他们的空间观念。 教学及训练
重 点 长方体、正方体体积公式的推导。 仪 器
教 具 教师准备:一大块橡皮泥; 1立方厘米的正方体木块24块;投影仪。 学生准备:1 立方厘米的正方体12个 教 学 内 容 和 过 程 教学札记 一、创设情境
填空:
1、 叫做物体的体积。
2、常用的体积单位有: 、 、 。
3、计量一个物体的体积,要看这个物体含有多少个 。
师:我们已经知道计量一个物体的体积,要看这个物体含有多少个体积单位,那么怎样计算任意一个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长方体、正方体体积的计算方法。(板书课题)
二、实践探索
1.小组学习——长方体体积的计算。
出示:一块长4厘米、宽3厘米、高2厘米的长方体橡皮泥,用刀将它切成一些棱长1厘米的小正方体。
提问:请你数一数,它的体积是多少?有许多物体不能切开,怎样计算它的体积?
实验:师生都拿出准备好的12个1立方厘米的小正方块,按第17页的第(1)题摆好。
观察结果:(1)摆成了一个什么?
(2)它的长、宽、高各是多少?
板书:长方体:长、宽、高(单位:厘米)
4 3 1
含体积单位数:4×3×1=12(个)
体积:4×3×1=12(立方厘米)
(3)它含有多少个1 立方厘米?
(4)它的体积是多少?
同桌的同学可将你们的小正方体合起来,照上面的方法一起摆2层,再看:
(1)摆成了一个什么?
(2)它的长、宽、高各是多少?
(3)它含有多少个1立方厘米?
(4)它的体积是多少?(同上板书)
通过上面的实验,你发现了什么?(可让学生分小组讨论)
结论:长方体的体积=长×宽×高。
用字母表示:V = a×b×h=abh
应用:出示例1,让学生独立解答。
2.小组学习——正方体体积的计算。
思考并回答:长方体和正方体有什么关系?正方体的体积该怎样计算呢?
结论:正方体的体积=棱长×棱长×棱长
用字母表示为:V=a3
说明:a×a×a可以写成a3,读作:a的立方。
应用:出示例2,让学生独立做后订正。
三、巩固练习
1.做第19页的“练一练”的第1题。
(1)先让学生标出每个长方体的长、宽、高。
(2)再根据公式算出它们各自的体积。
(3)集体订正。
2、做第19页的“练一练”的第2题。
3、做练习三的第4、6题。
四、课堂小结
五、课后实践
做练习三的第5、7题。
板
书
设
计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计算
长方体的体积=长×宽×高。
用字母表示:V=a×b×h=abh
正方体的体积=棱长×棱长×棱长
用字母表示为:V=a3
a×a×a可以写成a3,读作:a的立方 教
学
后
记
课 题 课题三:长方体和正方体统一的体积公式 课 时 本课共 课时 本课为第 课时 总课时第 课时 课 时
目 标 在理解底面积的基础上,使学生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的统一计算公式,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概念。 教学及训练
重 点 理解底面积。 仪 器
教 具 投影仪 教 学 内 容 和 过 程 教学札记 一、创设情境
指出下图中长方体的长、宽、高和正方体的棱长。(投影显示)
2、填空。
(1)长、正方体的体积大小是由 确定的。
(2)长方体的体积= 。
(3)正方体的体积= 。
二、探索研究
1.观察。
(1)长方体体积公式中的“长×宽”和正方体体积公式中的“棱长×棱长”各表示什么?(将复习题中的图用投影显示出“底面积”)
结论:长方体的体积=底面积×高
正方体的体积=底面积×棱长
2.思考。
(1)这条棱长实际上是特殊的什么?
(2)正方体的体积公式又可以写成什么?
结论:长方体(或正方体)的体积=底面积×高,用字母表示: V = sh
三、巩固练习
1.做第20页的“练一练”。学生独立做后,学生讲评。
2.补充:一段长方体方铜,长1.2米,横截面是一个边长1厘米的正方形。这段方铜的体积是多少立方厘米?
首先帮助学生理解:什么是横截面?再让学生做后学生讲评。
3.做练习三的第9、10题,学生独立解答,老师个别辅导,集体订正。
苏教版数学五年级第十册教学设计由www.350xue.com收集及整理,转载请说明出处www.350xue.com
www.350xue.com 四、课堂小结
学生小结今天学习的内容
五、课后练习
做练习三的第11、12、13题。
板
书
设
计
长方体和正方体统一的体积公式
长方体的体积=底面积×高
正方体的体积=底面积×棱长
长(正)方体的体积=底面积×高,
用字母表示: V = sh
教
学
后
记
课 题 课题四:表面积和体积的对比 课 时 本课共 课时 本课为第 课时 总课时第 课时 课 时
目 标 通过对比练习使学生进一步分清表面积和体积各自的计算方法以及这两个概念的区别,能够正确地计算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 教学及训练
重 点 分清这两个概念和各自的计算方法。 仪 器
教 具 一个可以展开的长方体纸盒。 教 学 内 容 和 过 程 教学札记 一、揭示课题
我们已经学会计算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这节课我们就对表面积和体积进行比较。(板书课题)
二、探索研究
1、体积和表面积的比较。(拿出一个长方体,观察并回答)
(1)长方体的表面积指的是什么?体积指的是什么?(根据学生的回答将长方体纸盒先拆开展平演示给学生看,再重新围起来,形成一个长方体,并板书)
表面积:是长方体6个面的总面积,叫做它的表面积
长方体
体积:(是6个面围成的)长方体所占空间的大小,叫做它的体积。
(2)表面积和体积各用什么计量单位表示?
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
面积单位有: 、 、
体积单位有: 、 、
(3)计算一个长方体(或正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需要测量哪些长度?为什么?
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
表面积=(长×宽+长×高+宽×高)×2
长方体
体积=长×宽×高
表面积=棱长×棱长×6
正方体
体积=棱长×棱长×棱长
2、应用。
出示例3,学生独立审题后教师提问:
①做这个纸箱至少要用多少平方米的硬纸板求的是这个纸箱的什么?
②这个纸箱的体积是多少立方米?怎么求?
学生解答后并让学生自己讲讲为什么这样做,最后集体订正。
三、巩固练习
1、做第23页的“练一练”。
2、做练习四的第1、2题。
四、课堂小结
学生小结今天学习的内容。
五、课后实践
1、做练习五的第3、4题。
2、把练习五的第6、7题填在课本上。
板
书
设
计
表面积和体积的对比
长方体
表面积=(长×宽+长×高+宽×高)×2
体积=长×宽×高
正方体
表面积=棱长×棱长×6
体积=棱长×棱长×棱长
教
学
后
记
课 题 课题五: 体积单位之间的进率 课 时 本课共 课时 本课为第 课时 总课时第 课时 课 时
目 标 使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常用的体积单位之间的进率和名数的改写。 教学及训练
重 点 体积单位之间的进率。 仪 器
苏教版数学五年级第十册教学设计
1立方米 相当于一张八仙桌的体积。
1立方分米 相当于三块豆腐的体积。
1立方厘米 相当于一截小手指的体积。 教
学
后
记
课 题 课题二: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计算 课 时 本课共 课时 本课为第 课时 总课时第 课时 课 时
目 标 使学生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的计算公式,初步学会计算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培养学生实际操作能力,同时发展他们的空间观念。 教学及训练
重 点 长方体、正方体体积公式的推导。 仪 器
教 具 教师准备:一大块橡皮泥; 1立方厘米的正方体木块24块;投影仪。 学生准备:1 立方厘米的正方体12个 教 学 内 容 和 过 程 教学札记 一、创设情境
填空:
1、 叫做物体的体积。
2、常用的体积单位有: 、 、 。
3、计量一个物体的体积,要看这个物体含有多少个 。
师:我们已经知道计量一个物体的体积,要看这个物体含有多少个体积单位,那么怎样计算任意一个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长方体、正方体体积的计算方法。(板书课题)
二、实践探索
1.小组学习——长方体体积的计算。
出示:一块长4厘米、宽3厘米、高2厘米的长方体橡皮泥,用刀将它切成一些棱长1厘米的小正方体。
提问:请你数一数,它的体积是多少?有许多物体不能切开,怎样计算它的体积?
实验:师生都拿出准备好的12个1立方厘米的小正方块,按第17页的第(1)题摆好。
观察结果:(1)摆成了一个什么?
(2)它的长、宽、高各是多少?
板书:长方体:长、宽、高(单位:厘米)
4 3 1
含体积单位数:4×3×1=12(个)
体积:4×3×1=12(立方厘米)
(3)它含有多少个1 立方厘米?
(4)它的体积是多少?
同桌的同学可将你们的小正方体合起来,照上面的方法一起摆2层,再看:
(1)摆成了一个什么?
(2)它的长、宽、高各是多少?
(3)它含有多少个1立方厘米?
(4)它的体积是多少?(同上板书)
通过上面的实验,你发现了什么?(可让学生分小组讨论)
结论:长方体的体积=长×宽×高。
用字母表示:V = a×b×h=abh
应用:出示例1,让学生独立解答。
2.小组学习——正方体体积的计算。
思考并回答:长方体和正方体有什么关系?正方体的体积该怎样计算呢?
结论:正方体的体积=棱长×棱长×棱长
用字母表示为:V=a3
说明:a×a×a可以写成a3,读作:a的立方。
应用:出示例2,让学生独立做后订正。
三、巩固练习
1.做第19页的“练一练”的第1题。
(1)先让学生标出每个长方体的长、宽、高。
(2)再根据公式算出它们各自的体积。
(3)集体订正。
2、做第19页的“练一练”的第2题。
3、做练习三的第4、6题。
四、课堂小结
五、课后实践
做练习三的第5、7题。
板
书
设
计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计算
长方体的体积=长×宽×高。
用字母表示:V=a×b×h=abh
正方体的体积=棱长×棱长×棱长
用字母表示为:V=a3
a×a×a可以写成a3,读作:a的立方 教
学
后
记
课 题 课题三:长方体和正方体统一的体积公式 课 时 本课共 课时 本课为第 课时 总课时第 课时 课 时
目 标 在理解底面积的基础上,使学生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的统一计算公式,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概念。 教学及训练
重 点 理解底面积。 仪 器
教 具 投影仪 教 学 内 容 和 过 程 教学札记 一、创设情境
指出下图中长方体的长、宽、高和正方体的棱长。(投影显示)
2、填空。
(1)长、正方体的体积大小是由 确定的。
(2)长方体的体积= 。
(3)正方体的体积= 。
二、探索研究
1.观察。
(1)长方体体积公式中的“长×宽”和正方体体积公式中的“棱长×棱长”各表示什么?(将复习题中的图用投影显示出“底面积”)
结论:长方体的体积=底面积×高
正方体的体积=底面积×棱长
2.思考。
(1)这条棱长实际上是特殊的什么?
(2)正方体的体积公式又可以写成什么?
结论:长方体(或正方体)的体积=底面积×高,用字母表示: V = sh
三、巩固练习
1.做第20页的“练一练”。学生独立做后,学生讲评。
2.补充:一段长方体方铜,长1.2米,横截面是一个边长1厘米的正方形。这段方铜的体积是多少立方厘米?
首先帮助学生理解:什么是横截面?再让学生做后学生讲评。
3.做练习三的第9、10题,学生独立解答,老师个别辅导,集体订正。
苏教版数学五年级第十册教学设计由www.350xue.com收集及整理,转载请说明出处www.350xue.com
www.350xue.com 四、课堂小结
学生小结今天学习的内容
五、课后练习
做练习三的第11、12、13题。
板
书
设
计
长方体和正方体统一的体积公式
长方体的体积=底面积×高
正方体的体积=底面积×棱长
长(正)方体的体积=底面积×高,
用字母表示: V = sh
教
学
后
记
课 题 课题四:表面积和体积的对比 课 时 本课共 课时 本课为第 课时 总课时第 课时 课 时
目 标 通过对比练习使学生进一步分清表面积和体积各自的计算方法以及这两个概念的区别,能够正确地计算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 教学及训练
重 点 分清这两个概念和各自的计算方法。 仪 器
教 具 一个可以展开的长方体纸盒。 教 学 内 容 和 过 程 教学札记 一、揭示课题
我们已经学会计算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这节课我们就对表面积和体积进行比较。(板书课题)
二、探索研究
1、体积和表面积的比较。(拿出一个长方体,观察并回答)
(1)长方体的表面积指的是什么?体积指的是什么?(根据学生的回答将长方体纸盒先拆开展平演示给学生看,再重新围起来,形成一个长方体,并板书)
表面积:是长方体6个面的总面积,叫做它的表面积
长方体
体积:(是6个面围成的)长方体所占空间的大小,叫做它的体积。
(2)表面积和体积各用什么计量单位表示?
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
面积单位有: 、 、
体积单位有: 、 、
(3)计算一个长方体(或正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需要测量哪些长度?为什么?
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
表面积=(长×宽+长×高+宽×高)×2
长方体
体积=长×宽×高
表面积=棱长×棱长×6
正方体
体积=棱长×棱长×棱长
2、应用。
出示例3,学生独立审题后教师提问:
①做这个纸箱至少要用多少平方米的硬纸板求的是这个纸箱的什么?
②这个纸箱的体积是多少立方米?怎么求?
学生解答后并让学生自己讲讲为什么这样做,最后集体订正。
三、巩固练习
1、做第23页的“练一练”。
2、做练习四的第1、2题。
四、课堂小结
学生小结今天学习的内容。
五、课后实践
1、做练习五的第3、4题。
2、把练习五的第6、7题填在课本上。
板
书
设
计
表面积和体积的对比
长方体
表面积=(长×宽+长×高+宽×高)×2
体积=长×宽×高
正方体
表面积=棱长×棱长×6
体积=棱长×棱长×棱长
教
学
后
记
课 题 课题五: 体积单位之间的进率 课 时 本课共 课时 本课为第 课时 总课时第 课时 课 时
目 标 使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常用的体积单位之间的进率和名数的改写。 教学及训练
重 点 体积单位之间的进率。 仪 器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下一页
苏教版数学五年级第十册教学设计
[审核:三人行学习网]
- 苏教版数学五年级第十册教学设计
- › 苏教版数学七年级期末复习教案(五)
- › 苏教版数学七年级期末复习教案(三)
- › 苏教版数学七年级期末复习教案(四)
- › 苏教版数学七年级期末复习教案(一)
- › 苏教版数学七年级期末复习教案(二)
- › 苏教版数学五年级第十册教学设计
- 在百度中搜索相关文章:苏教版数学五年级第十册教学设计
- 在谷歌中搜索相关文章:苏教版数学五年级第十册教学设计
- 在soso中搜索相关文章:苏教版数学五年级第十册教学设计
- 在搜狗中搜索相关文章:苏教版数学五年级第十册教学设计
tag: 小学五年级数学教案,五年级数学教案,小学数学教案,小学数学教案设计,免费教案 - 数学教案 - 小学五年级数学教案